Uncle K 2025-04-20 Edit
中华上下5000年,中原政权从夏商周直至满清民国,一直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比如秦汉时期的匈奴,五代十国的五胡乱华,隋唐时期的突厥,宋朝时期的辽、金、蒙古,明清时期的女真和沙俄等等。
秦汉 vs 匈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战国末期,匈奴在头曼单于统治下逐渐统一草原部落。
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匈奴往北迁徙。秦收复河南后,修筑长城等防御工事。蒙恬的三十万大军长期驻扎北边,威慑匈奴,使得匈奴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轻易南下。
公元前209年,头曼单于之子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然后东征西讨,完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控制的范围北起贝加尔湖、叶尼塞河流域,南至今山西、河北北部及河套地区,东起辽东平原,西迄天山南北。“龙庭”(即单于庭)设在河套、阴山一带。
秦灭亡后,西汉时期,匈奴南下。
公元前 200 年,刘邦率军亲征,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陈平用计贿赂单于阏氏,得以脱险。后汉采取和亲政策,缓和与匈奴的关系。
公元前 133 年,汉武帝采纳王恢的建议,在马邑设下埋伏,企图引诱匈奴单于并一举歼灭匈奴。匈奴单于在接近马邑时发现草原上不见羊马,迅速撤兵,汉无功而返。马邑之谋标志着汉朝与匈奴和亲政策的破裂,双方开始进入长期的战争状态。
公元前 129 年~公元前 119 年,卫青、霍去病先后大败匈奴。漠北之战,霍去病歼灭匈奴10万精锐,匈奴失去河西走廊,北迁至贝加尔湖一带。
公元前114年,伊稚斜单于死后,匈奴陷入内斗。
西晋实施分封制,导致“八王之乱”,中央集权崩溃,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崛起,入侵中原。五胡(匈奴、羯、鲜卑、羌、氐)相继在中原建立政权,导致中原大乱。
从公元304年一直到439年,史称“五胡乱华”。
匈奴:南迁至山西,刘渊建汉赵(304年),灭西晋;羯:原为匈奴别部,石勒建后赵(319年),一度统一北方;鲜卑:慕容部建前燕、后燕,拓跋部建北魏(最终统一北方);氐:苻健建前秦(351年),苻坚一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前);羌:姚苌建后秦(384年),与东晋对峙。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后延续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进入隋朝时期。
在五胡乱华期间,分布在中亚和蒙古高原的突厥,猥琐发育,逐渐崛起,屡犯边境,隋文帝采用“离强合弱”策略,将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公元630年,太宗派李靖灭东突厥。公元657年,唐高宗派苏定方灭西突厥。公元682年,突厥部分残余势力建立了后突厥汗国。
公元744年,回纥与唐联合灭后突厥,突厥势力终结。安史之乱(755–763年)期间,回纥助唐平叛。
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所灭,部分西迁,对唐威胁解除。
契丹
4世纪,契丹起源于宇文鲜卑部落。唐朝时,成为北方大患。
公元 907 年,耶律阿保机接任可汗,逐渐统一七个部落。公元 916 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不断扩大边疆,成为当时北方强大的政权。公元 1125 年,辽朝末代皇帝耶律天祚被金人所俘,辽朝灭亡。
唐朝与契丹多发生边境冲突,在今东北、北京一带掠夺人口和物资,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了缓和与契丹的关系,唐多次采取和亲政策。
公元 936 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叛,为求自保,他向北方的契丹求援,并承诺事成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地处长城沿线,地势险要,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天然分界线,失去此地使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屏障。
吐谷浑(329 年 —663 年)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先后与晋、南北朝、隋、唐等代政权并立,共历十八帝,国祚三百三十四年。
吐谷浑源于辽东慕容鲜卑,东晋咸和四年即公元329年,叶延以白兰(今青海,具体不详)为都城,以吐谷浑为国号,建立政权。
公元609年,隋炀帝派杨雄、宇文述西征,重创吐谷浑。
公元635年,唐太宗派李靖进攻吐谷浑。公元663年,吐蕃大举进攻吐谷浑,彻底掉其政权。吐谷浑灭亡后,部分族人留居故地,后世依附于契丹人,但多数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
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从公元633年至842年,延续209年。公元633年,松赞干布迁都今拉萨建国,统一西藏。
7世纪后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和河西走廊。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陇右、河西,切断西域与中原联系。
公元821年赞普朗达玛被刺杀后,内战爆发,标志着强盛时期的终结。
高句丽是公元前 37 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一个古代国家。高句丽融合了部分高句丽人、契丹人、女真人等其他民族,长期欺负契丹。
五胡乱华时期(约 304 年 ~ 439 年),高句丽在东北迅速发展和扩张。
公元 668 年灭亡。唐高宗派李勣攻占平壤,高句丽灭亡,其后高句丽人归属于新罗和靺鞨(女真)。
宋朝时期的主要北方民族包括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和蒙古(元)。这些民族都曾与宋朝发生过冲突,最终导致宋朝的灭亡。
契丹(辽)
宋太宗赵光义两次北伐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979 年高梁河之战、986 年雍熙北伐,但最终失败,被迫签订《澶渊之盟》(1004 年),承认辽国对燕云的统治。
公元1004 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 20 万大军进攻北宋,宋真宗急于求和,最终签订《澶渊之盟》,承诺每年向辽输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
辽国的存在迫使北宋长期在河北屯兵数十万,消耗大量国力。
北宋前期,回鹘控制河西走廊,与西夏争夺丝路贸易;吐蕃诸部则在河湟地区与宋时战时和,如 1072 年王韶 “熙河开边” 拓地 2000 余里。
党项族李元昊于 1038 年建立西夏后,发动三川口(1040 年)、好水川(1041 年)、定川寨(1042 年)三次大规模战役,宋军三战皆败,损失精锐数万人。1044 年双方签订《庆历和议》,西夏取消帝号,宋朝每年赐银 7 万两、绢 15 万匹、茶 3 万斤。
宋朝通过禁止青盐贸易、关闭榷场等手段打击西夏经济,导致其 “饮无茶,衣昂贵”,民间怨声载道。西夏虽多次获胜,但战争损耗远超收益,最终被迫接受和议。(历史是相似的,美国的关税战是引火烧身)
公元1227年,蒙古消灭西夏。
女真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民族,其历史贯穿唐、宋、元、明、清五朝,最终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女真最早活动于黑龙江流域,长期受辽朝压迫。1114年6月,辽节度使完颜阿骨打起兵反抗辽朝。
1115年,阿骨打正式称帝,建立大金国,定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区)。1125年,金军攻占辽都北京,标志着辽朝灭亡,金朝完成北方统一。
1125 年,金太宗分两路攻宋,西路军围困太原,东路军直逼开封。宋钦宗被迫割让三镇并赔款黄金 500 万两、白银 5000 万两。1127年,金军攻陷汴京(靖康之变),俘虏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赵构在河南商丘建立南宋。南宋初年,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多次击败金军。但宋高宗与秦桧主和,1141 年签订《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割让淮河以北,每年贡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 1208 年签订《嘉定和议》,每年贡银 30 万两、绢 30 万匹。
南宋为报靖康之仇,1234 年与蒙古联合灭金。但蒙古随即撕毁协议,发动灭宋战争。
1268 年,元世祖忽必烈攻宋,宋军坚守六年,襄阳失守,元军顺江而下。 1275 年在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击溃贾似道主力,次年攻陷临安。
文天祥组织南宋残余势力在广东崖山作最后抵抗。1279 年,崖山海战,元全歼宋军,南宋灭亡。
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忽必烈灭西夏,灭金,灭宋之后,完成北方民族和中原的大一统,在中原地区建立元朝。严格意义上元朝没有北方民族的入侵,更多是内部叛乱或边疆冲突。
1268年~1301年,察合台汗国多次侵扰元朝西域(今新疆)。
1287年,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乃颜,联合东北蒙古宗王(哈丹、势都儿)叛乱。忽必烈亲征镇压,处死乃颜。
1289年,海都之乱,窝阔台汗国首领海都联合察合台汗国,与元朝争夺漠北,忽必烈亲征平叛。
1303年,元成宗时期通过和谈,四大汗国名义上承认元朝宗主地位。
元朝时期,部分女真人逐渐南迁,为后来建州女真崛起埋下伏笔。
元朝灭亡后,蒙古贵族退回漠北,建立“北元”,长期与明朝对抗。
1388年,蓝玉率明军大破北元,俘获皇子地保奴,北元政权名存实亡。
1410年~1424年,朱棣五次亲征蒙古,打击鞑靼(阿鲁台)和瓦剌(马哈木),但未能彻底消灭。蒙古分裂为鞑靼(东蒙古)和瓦剌(西蒙古)。
瓦剌
1440年代,瓦剌首领也先击败鞑靼,再次统一蒙古。
1449年,也先南侵,明英宗亲征被俘,明军全军覆没,北京危在旦夕,史称“土木堡之变”。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
俺答汗
俺答汗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出生于 1507 年。答汗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逐渐统一了土默特部。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俺答汗开始向外扩张,控制了东至辽蓟,西至甘青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蒙古草原上最有影响力的首领之一。
1550年,俺答汗攻至北京城下,劫掠京畿(“庚戌之变”),逼明朝开放边贸。
1571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互市(如张家口),缓和冲突。
女真族(后金前身)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将女真各部编入黄、白、红、蓝四旗(后增镶四旗),实现“兵民合一”,强化战斗力。
1618年,对明宣战。
1619年,以6万兵力击败明军11万,确立辽东优势。
1626年,宁远之战,袁崇焕击退努尔哈赤,但后金仍逐步蚕食辽东。
1642年,松锦之战,洪承畴被俘,明朝关外防线崩溃。
方向 | 主要威胁 | 明朝应对结果 |
---|---|---|
北方 | 蒙古(鞑靼、瓦剌) | 长期拉锯,后期议和 |
东北 | 女真(后金) | 节节败退,终致灭亡 |
西南 | 土司、缅甸 | 部分平定,但国力消耗 |
东南 | 倭寇、西方殖民者 | 肃清倭寇,但未能阻止殖民渗透 |
这是怎么回事?
17 世纪 40 年代,沙俄开始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侵占了雅克萨、尼布楚等地。1685 年,清政府派军进攻雅克萨,俄军死伤惨重,向清军投降。
1686年,沙俄再次占据雅克萨。清军再次围攻雅克萨,俄军弹尽粮绝。最终沙俄被迫与清政府举行谈判。1689年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1856年,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英军攻入北京,咸丰帝慌忙逃亡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掠夺财宝,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割让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最后清政府分别与沙俄、英国、法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1865 年,阿古柏入侵新疆,扶植布素鲁克建立哲德沙尔汗国。1867 年阿古柏废除布素鲁克自立为王,在新疆建立洪福汗国。
1871 年沙俄入侵新疆并占领伊犁。1875 年左宗棠挂帅出征,次年接连收复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
1878 年初清军收复和田,除伊犁外新疆各地都被清朝收复。后来通过外交谈判等方式,中国收回伊犁。
1883年~1885年,法国入侵越南,当时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清朝出兵保护。法国海军和陆军占有一定优势,但无法完全大胜清朝。清朝名将冯子材率领各部在镇南关之役中大胜法军。清军镇南关大捷直接导致法国内阁垮台,但最后中法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清朝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1894年,朝鲜内乱,朝鲜政府军向清政府请援,日本趁机出兵朝鲜。同年 7 月 25 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正式打响。
1895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两亿两白银。
1900 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八国以镇压义和团运动并 “保护使馆” 为由进军北京。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烧杀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抢来的珍宝数不胜数,圆明园也被联军再次掠夺,彻底成为一片废墟。
1901 年清政府与八国议和,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纵观历朝历代的外族入侵,中国的北境和南大门是外族入侵的重点。元朝和满清都是从北方统一南方,不同的是,元曾两次出兵攻打日本,而清备受外族欺凌。表面原因是武器落后,本质是儒家思想侵占了青少年学习自然科学的时间。
中华5000年,留下了无数的经典子集和历史。但是民族的进步不在于历史深厚,在于对自然科学的普及和重视!
附,中原王朝和北方入侵民族对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