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英帝国衰亡史》摘抄

作者: 中西辉政    发表日期: 2024-10-09 

读后感

强大的国家因为意识超前,英国、日本、美国,无不如此。因为超前的意识,快人一步的觉醒和行动,赫然走在世界前列。日本成为亚洲发达国家 跟他们的意识和不断学习不无关系。本书作者是日本人,小鬼子的这种研究精神值得学习。

推荐指数 *****

日本向英国学习

探究大英帝国伟大的根源来自何处,同时也是探究大英帝国衰退的原因何在。

脱离长期锁国后的明治日本,为了寻找新国家建设的模板,在明治四年(1871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事,也就是国家领导者相偕出国,前往欧美努力观察。而这个岩仓使节团以他们特别敏镜的嗅觉发现了“历史的秘密”。

根据他们的报告书《特命全权大使米欧回览实记》,他们在以下的“英国作为”之中发现了国力的泉源,同时也是建设富强国家的关键所在:

英国是个商业国家。国民同心协力为世界贸易贡献。故船舶遍及五大洋,购买各她天然资源还送回国,借助铁炭之力制成工业产品,再行销世界各国。

明治日本在军队组织、政治制度与教育理念上未必完全忠实地以英国为本。但认为要从英国寻找国家生存与强化的关系和答案。

日不落

在欧洲之外扩展的“大英帝国”的历史在此分为几个阶段:

①从西班牙无敌舰队之战到美国独立战争为止的“第一帝国”时期。

②丧失美国殖民地后经过拿破仑战争,到十九世纪后半叶为止的“第二帝国”时期。

③ 十九世纪末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到印度独立为止的时期,将此时期视为“第三帝国”,也就是“新帝国主义”(New Imperialism )时代来思考。

第一时期是为求国家的生存与商业上、军事上的动机,以重商主义的行动刻意开疆辟土的过程。

第二个时期是已达到安定状态的英国以本身的优势,维持自由贸易与国际秩序的现状,在无意识之中自然将“非正式的大英帝国”视为帝国版图而自然扩张的时期,即“不列颠治世的时代”。

第三期则正逢“英国的衰退期”,为与其他列强竞争,或适应世界战略需求,再次开始“扩张”,甚至是“过度扩张”,从而开始变质,开始衰落。

美国觉醒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两部著作的出现诀定了美国的路线。

一部是历史家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约的《美国史上边界的重要性》,另一部则是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前者主张若要消灭美洲大陆上的边界,使美国人的活力与美国的国力持续发展,必须政治、经济都朝向海外发展;后者则力陈以海军作为世界大国往海外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日不落衰落

丘吉尔“不计代价求胜”战略的重要支桂,1941年初,英国的国际购买力虽已趋近于零,但对于美国这个“民主国家兵工厂”无须任何保证,亦无后顾之忧,可无限量要求军需物资的供应。

但是,这当然需要“代偿”。“租借法案〞规定,英国以适用该法所得物资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即使是纯英国国产,与适用该法所获得美国供给之物资“相似”之制品,皆不得自英国出口。

美国也决定派员常驻英国监管出口。因此,“租借法案”大为削弱了帝国诞生以来英国国力的基础,也就是靠出口工业产品所路养出的“国家竞争力”。此一规定也意味着英国,必须在实质上大幅放弃海外市场。因此,战后英国重新向各地出口产品面临很大的困难。

英美角色互换

1945年12月,签订了共十二条的《英美金融协定》,没有什么能比这份协定更能奠定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上的绝对优势以及英美地位的戏剧性翻转。

“英镑文化圈”这个以通行英镑与和 帝国的关系而建立起的“经济圈中的大英帝国”也就此崩毁,美国终于开始让帝国垮台。

非洲没有海航冒险精神

在非洲大西洋的茫茫大海上缺少当地的抵抗。摩洛哥以南,没有重要的国家有意志或手段来质疑葡萄牙对非洲海岸水域的使用。

大多数非洲国家瞩目内陆,把大海当作一片水上大沙漠,并且(在西非)把撒哈拉沙漠视为到遥远市场的真正通道。

明清禁止海洋贸易

从1403 年到1424年,他是一个特别有决断力和富有进取性的君主。他的海洋帝国主义,把越南融入其帝国的长期努力,以及他的针对内亚游牧民的军專行动, 可能都是确认中国在东亚优势的早产策略的一部分。

但是,压力太大了。他的继任者采用了极端的另类选择,迅速放弃海军力量的冒险,禁止私人海上旅行和贸易。

为使中国北方免遭来自大章原的入侵,或不欢迎与游收民的接触,他们宁愿依赖长城,而非军事远征。

长城大体上是 1470 年后建成并在下一个世纪完工用来扩展或加强早期边疆防御。1644 年,当明朝灭亡时,长城还在建筑中。

由此,为了支撑中国在东亚的地位,明朝后期的统治者选择了强调其文化一致、拒绝外国商业关系。

上一篇: 麦克阿瑟 下一篇: 以色列史


评论



来个昵称?



   主页   关于本站   免责声明   联系站主   投资记录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