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永徽六年(乙卯,公元655年)
冬,十月,己酉日(十三日),高宗下诏说:“王皇后、萧淑妃阴谋毒死皇上,把她们黜为庶人,她们的母亲和兄弟,都废掉原有的名位,发放到岭南。”许敬宗奏报说:“先前特进加赠司空的皇后父亲王仁佑官符还在,等于是让逆乱的子孙还可享受祖先余荫,这是不合理的,请求同时把王仁佑的官符废除。”皇上接受请求。
乙卯日(十九日),百官呈上奏表请求立皇后,高宗就下诏说:“武氏家门显要,功勋赫赫,出身良好高贵,以前因为才德美行被选进后宫,誉满宫闱,德被后庭。朕那时候还是太子,尤其蒙受先皇的恩泽,而得侍候先皇,朝晚不离身边。武氏在后宫之内,举手投足常深自反省,周旋在嫔嫱之间,从没有发生反目成仇的事,先皇清楚了解武氏的为人,常常赞赏不已,就把武氏赐给朕,就像汉宣帝为太子封王政君为太子妃一样,可立武氏为后。”
丁巳日(二十一日),大赦天下。当天,皇后呈上奏表说:“陛下先前想让我做宸妃的时候,韩瑗、来济就当面表示反对,这非常难得,难道不是他们深切地为国家着想吗?我祈求皇上对他们予以褒奖。”高宗把皇后的奏表给韩瑗、来济等人看,他们都更加担忧,多次请求辞职,高宗都不准许。
十一月,丁卯朔日(初一),高宗临轩(天子不御正座而御平台,称为临轩),下令司空李世勣携带玉玺印绶册封武氏为皇后。当天,百官都在肃义门拜见皇后。
前任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囚禁在其他院子。有一回,高宗思念她们,就从小路走到了囚禁她们的院子,见她们的房子封闭得非常严密,只有在墙壁上开的孔以递送吃饭的碗,不禁伤心,高宗呼唤着:“皇后、淑妃你们在吗?”王皇后哭着回答:“妾等犯罪,被贬为宫婢,怎么可以再有皇后、淑妃的尊称。”又说:“皇上如果还想念以往的情分,让妾等能再见天日的话,乞求皇上将这座院子命名为回心院。”高宗说:“朕马上就有所处置。
”武后听说这件事情之后,非常愤怒,派人将王氏及萧氏各杖打一百下,砍掉她们的手足,投进酒瓮中,说:“让这两个老妇人的骨头醉一醉吧。”几天后,两人死去,又再被斩首。王皇后最初听到宣布处置她们的敕文时,再拜说:“愿皇上万岁。武昭仪得到皇上的恩宠,死是我分内之事。”淑妃则大骂道:“阿武妖孽奸猾,竟然到如此地步!但愿来生我做猫,阿武做鼠,我要生生地掐住她的咽喉。”从此以后,宫中不再养猫。
不久,武后又改王皇后一族姓氏为蟒氏,萧淑妃一族姓枭氏。武后多次见到王、萧两人的鬼魂作祟,披着头发,鲜血滴滴答答,像她们死时的样子。后来,武皇后迁移到蓬莱宫去居住,又看见她们的冤魂,所以武皇后大多时间在洛阳,终身不回长安。
己巳日(初三),许敬宗奏报说:“永徽初年,国家的根本还没有树立(喻太子未立),暂时引用彗星,让它越升为日、月(喻永徽三年暂时立陈王忠为太子)。现在皇后就位,正统的子孙应当降临(喻武后之子代王弘应当立为太子),使日月更加光明,而爝火自该毁灭。怎能让枝叶和树干颠倒,彗星和日月易位于天庭;上衣和下裳反穿,使得嫡长子不得其位呢!
又,父子之间的事,别人不好讲话,我说这事,可能冒犯龙鳞,遭到严厉的处罚,把我的肉煎成膏油,把我的身体投进鼎中烹煮,臣也心甘情愿。”皇上召见许敬宗,问他奏表的含意,许敬宗答复说:“皇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还未端正的话,天下人心必然无所归依。而且住在东宫的现任太子,出身本来就很卑微,他知道现在国家已有正统的嫡长子,心里必定不会安宁。
他窃据太子位而内心又怀着猜疑,可能做出不利宗庙之福的事,希望陛下仔细加以打算。”皇上说:“陈王李忠已经自我让位了。”许敬宗回答说:“他能效法周太伯的作为,望皇上赶快接受。”
西突厥颉苾达度设好几次打发使者请求朝廷出兵征讨沙钵罗可汗。甲戌日(初八),派遣丰州都督元礼臣前往册封颉苾达度设为可汗。礼臣来到碎叶城,沙钵罗发动军队抵抗,使得礼臣无法前进。颉苾达度设的部落多数被沙钵罗所吞并,剩下的部众既少又弱,不被其他族姓所依附,礼臣竟然无法删封而回去了。
中书侍郎李义府参与政事。义府容貌谦和恭敬,和人讲话时心情愉快面带微笑,而实际上却很狡诈、阴险、忌妒、刻薄,所以当时人都说李义府笑里藏刀;又由于他表面温柔而内心狠毒,和猫相同,所以称之为李猫。
唐高宗显庆元年(丙辰 公元656年)
春,正月,辛未日(初六),委任皇子李忠为梁王、梁州刺史;册立皇后的儿子代王李弘为皇太子,太子出世四年了。李忠被废之后,他的属官都害怕罹罪而逃亡隐藏起来,没有人敢与李忠见面;右庶子李安仁单独地服侍李忠,李忠被任命为梁王、梁州刺史之后,李安仁才哭泣拜别离去。李安仁是李纲的孙子。
壬申日(初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显庆。
二月,辛亥日(十七日),赠武士彟司徒的宫位,且封他爵位周国公。
三月,任命度支侍郎杜正伦为黄门侍郎、同三品。
夏,四月,壬子日(十八日),矩州人谢无灵举兵谋反,黔州都督李子和讨伐而加以安定。
己未日(--十五日),皇上对侍候的大臣说:“联考虑养育百姓的方法,但没能找到要领,诸位为联说明一下。”来济回答说:“从前齐桓公出游,看见年老而挨饿受冻的人,就命令赏赐老人食物,老人说:‘希望赐给天下挨饿的百姓。’桓公又赐老人衣服,老人说:‘愿能赐给全国受冻的百姓。’桓公说:‘寡人的仓廪府库,怎么够用来援济全国挨饿受冻的百姓呢?’老人说:‘国君不耽误农耕时令,国人就都有富余的粮食了。
不占用养蚕关键时节,国人就都有富余的衣服了。’所以君主养育人民,只在于减省他们的赋税和徭役罢了。现在山东服役的男丁,每年有几万人,让他们服役则过于劳苦,让他们出钱则负担太大。我希望陛下估量除去国家所必需的以外,其余一律免除。”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六月,辛亥日(十八日),礼官奏请停止以太祖、世祖配祭,以高祖在圜丘配祭昊天,以太宗在明堂配祭五帝。皇上采纳这一建议。
秋,七月,乙丑日(初三),西洱蛮酋长杨栋附、显和蛮酋长王罗祁,郎、昆、犁、盘四州酋长王伽冲等都带领部众归顺朝廷。
癸未日(十一日),委任中书令崔教礼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八月,丙申日(初四),固安昭公崔敦礼逝世。
辛丑日(初九),葱山道行军总管程知节攻打西突厥,和歌逻、处月两部在榆慕谷作战,击败歌逻、处月,杀死敌人一千多人,副总管周智度在咽城攻击突骑施、处木昆等部,加以消灭,斩杀敌人三万人。
乙巳日(十三日),龟兹王布失毕入京拜见天子。
李义府因得武皇后尊宠而专权弄事。洛州妇人淳于氏容貌美好,被拘禁在大理寺监狱里,李义府嘱咐大理寺丞毕正义违法开脱淳于氏,预备收纳为妻,大理寺卿段宝玄怀疑而上奏皇上。皇上命令给事中刘仁轨等人加以审问,李义府担忧事情外泄,逼迫毕正义在监狱中自缢。皇上知道后,原谅李义府的罪不进行过问。
侍御史涟水人王义方要启奏弹劾李义府,先告诉他母亲说:“义方身为御史,眼看奸臣作恶而不纠正,那就是不忠;但如加以纠正却会有被害的危难,而使母亲担忧,那是不孝。这二件事自己不能决定怎样做才好,怎么办?”母亲说:“以前王陵的母亲牺牲自己而成就儿子的名声。你能够竭尽忠心侍奉国君,我就是死了也不感到遗憾!
'王义方就向皇上启奏说:“李义府在皇帝辇驾之旁,擅自杀害了六品寺丞;即使说毕正义是自杀,也是因为畏惧李义府的威势,才自杀的。像这样,生杀的威权,就不是出自皇帝了,这种风气不可以助长,请求皇上再加勘验,以求确当!”于是他在朝堂当众奏事,斥责李义府让他退下,李义府左顾右盼不退。王义方三次斥责,皇上都没有说话,李义府才快步退出,王义方于是宣读弹劾的奏章。
但皇上还是释放李义府不加追问,反而说王义方诽谤侮辱大臣,言语文辞不恭逊,贬为莱州司户。
九月,括州刮起暴风,海水溢出,淹没四千多家。
冬,十一月,丙寅日(初六),生羌酋长浪我利波等人带领部众归顺,把他们的土地设置为柘州、栱州。
十二月,程知节率兵到鹰娑川,遇到西突厥二万骑兵,别部落鼠尼施等人也率领两万多的骑兵陆续到达,前军总管苏定方率领五百名骑兵前去攻击,西突厥大败,苏定方追逐逃跑的敌兵二十里,杀死俘获的敌兵有一千五百多人,获得的马匹和兵器物品,连绵于整个山野,数也数不清。
副大总管王文度忌妒苏定方的功劳,对程知节说:“现在虽说打败贼人,但官军也有死亡和受伤的,冒险进攻不慎重,可以成功也可能失败,何必着急做这冒险的事?从现在起集结好方形阵势,把辎重车放在阵势之内,遇到敌人才作战,这是最安全的方略。”又假装另外得到圣旨,认为程知节依凭勇力,有轻敌之意,所以委任王文度节度制裁,就地收聚部队,不允许深入敌境。
士卒整天跨骑马匹,披挂甲衣以练兵势,受不了疲劳困顿,马匹大都因疲弱而死。苏定方对知节说:“出动军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征讨贼寇,现在却困守在这里,等着让自己困乏绝亡,如果遇到敌人必定败亡;如此懦弱胆怯,又如何建立功勋!而且国君任命公为大将,怎么可以再让副大总管专擅号令?这样做事情如何不能成功。请把文度囚禁起来,赶快上奏表报告朝廷。”但程知节不接纳。
到达桓笃城时,有一批胡人归附,王文度说:“这些人等到我们撤兵后,还会再做盗贼,不如把他们都杀死,夺取他们的财物。”苏定方说:“这样一来我们自己变成贼寇了,还有什么正当理由讨伐叛逆?”王文度最终杀死他们,分掉他们的财物,只有苏定方不接受。军队回朝后,王文度因假传诏令获罪应当被处死,朝廷特赦而将其除名。程知节也因停留不前没有追上贼兵获罪,减死罪为罢免官职。
这年,任命太常卿驸马都尉高履行为益州长史。
韩瑗呈上奏疏,为褚遂良申冤说:“遂良忠于朝廷忘记自己,抛弃自己性命为国家效力,有风霜一样的凛然操节,铁石一般坚劲的忠心,是社稷的老臣,也是陛下贤良的辅佐。没有听说有什么罪状,就被斥责离开朝廷,使得朝廷内外的臣民,都对这件事表示感叹惋惜。臣听说晋武帝心胸弘大宽容,不把刘毅杀掉,汉高祖有深厚的仁义,不对周昌的正直怀恨生气。而褚遂良官位被黜,已经过了一年,他违背忤逆陛下旨意,所受的惩罚已经抵偿。
臣请求陛下能仔细观察他的无辜,稍微宽谅他不要再责罚他,矜怜他对陛下的一片忠诚,来顺应人情。”皇上对韩瑗说:“褚遂良的情况朕也知道。但他悖逆乖戾,喜欢触犯长上,所以才贬他官位,以责备他,你何必说得这么严重呢!”韩瑗回答说:“褚遂良是尽忠社稷的大臣,而却被谗佞奉承的小人所诋毁。以前微子离开,而殷国灭亡,张华留任,而晋的纲纪得以有序。陛下无缘无故背弃放逐老臣,担心不是国家的福运!”皇上不采纳他的请求。
韩瑗因为建议不被采纳,要求辞官回归乡里,但皇上未允许。
刘洎的儿子为父亲诉冤,说他父亲在贞观末年(十九年),被褚遂良所诋毁致死,李义府又帮助刘洎儿子的上诉。皇上问左右近臣实际情形,那些近臣奉承李义府的心意,所以都说刘洎父亲是冤枉的。只有给事中长安人乐彦玮说:“刘洎是个大臣,国君偶有不快,怎么就轻易自比成伊尹、霍光!现在要刷雪刘洎的罪,难道说先帝用刑不妥当吗?”皇上赞同乐彦玮的话,就搁搁置了这件事。
唐高宗显庆二年(丁巳 公元657年)
春,正月,癸巳日,把哥逻禄部分成阴山、大漠两个都督府。
闰月,壬寅日(十三日),皇上巡游到了洛阳。
庚戌日(二十一日),任左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领燕然都护渭南人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调动回纥等地军队,从北方的道路出发征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萧嗣业是萧钜的儿子。
起初,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和他的堂兄左屯卫大将军步真,都是西突厥的酋长,在太宗的时代,带领部众来投降;这时候,皇上下令任命弥射、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从南道招集旧有部众。
二月辛酉日(初三日),皇帝来到洛阳宫。
庚午日(十二日),任命皇子李显为周王。壬申日(十四日),调迁雍王李素节为郇王。
三月,甲辰日(十六日),委任潭州都督褚遂良为桂州都督。
癸丑日(二十五日),委任李义府兼任中书令。
夏,五月,丙申日(初九),皇上到明德宫避暑。皇上自从即位后,每天都处理政事,庚子日(十三日),宰相启奏说天下没有事故,要求每隔一日处理政事;皇上答应了。
秋,七月,丁亥朔日(初一),皇上回到洛阳宫。
王玄策打败天竺时,俘虏了方士那罗迩娑婆寐回归朝廷,那逻迩娑婆寐说他有使人长生的方法,太宗很相信他,对他很礼貌恭敬,要他配长生不老的药物。发动使者到四方去寻找珍奇的药石,又发动使者到婆罗门几个国家去摘药。他的言论大都迂腐怪诞不切实际,不过是在拖延时间,长生药最后还是没配成,就放他回天竺。皇上即位后,那罗迩娑婆寐回到长安,皇上又差他回去。
王玄策那时是道王李元庆的师友,辛亥日(二十五日),向皇上奏报说:“这个婆罗门确实能配制延长生命的药,誓言必成,现在遣送回去,失去了这个机会很可惜。”玄策退下后,皇上对侍臣说:“从古到今哪里有神仙!秦始皇、汉武帝为了找寻神仙,使得百姓疲惫,生计凋弊,最后一无所成。要真是不死的人,这些人现在在那里!”李世勣回答说:“就像圣上所说的一样。
这个婆罗门这次再来,容貌已经衰老头发斑白,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怎么可以长生?陛下遣送他回去,朝廷内外都很喜悦。”娑婆寐最终死在长安。
许敬宗、李义府迎合皇后的意旨,向皇上奏报,诬告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和褚遂良暗中图谋不轨,因为桂州是古今兵家用武必争之地,他们授予褚遂良桂州都督之职,想要让他做外援,进行谋反。八月,丁卯日(十一日),韩瑗因罪被贬为振州刺史,来济被贬为台州刺史,终身不再朝拜觐见皇上。又把褚遂良贬为爱州刺史,荣帅刺史柳奭被废为象州刺史。
褚遂良到达爱州,上奏章自我陈述道:“从前濮王、李承乾相争之时,臣不顾生死,诚心归附陛下。那时岑文本、刘洎奏报称‘承乾作恶的情状已彰显,其身现已在别的处所,但东宫不可有少时空缺,请暂派遣濮王居住东宫。’臣又坚持抗争,这些都是陛下所亲见。最后臣与无忌等四人共同拟定了国之大策。后来先皇病危,惟独臣与无忌共同接受遗诏。陛下正在居丧之际,不胜哀痛,臣以社稷之任宽慰陛下,当时陛下用手抱住了臣的脖子。
臣与无忌处置各种政事,全无荒废旷缺,仅数日之间,便内外安宁。臣力小而任重,行为上会犯有过错,念在蝼蚁残年,恳求陛下哀怜。”表奏上去,皇上未加理会。
己巳日(十三日),礼官上奏:“四郊迎接五行精气,因而保存太微五帝的祭祀;南郊明堂,都祭祀吴天上帝,取消《纬书》六天的说法。在方丘除祭祀地祗之外,本在北郊祭祀神州地祗,如今合并在方丘一同祭祀。”皇上同意了。
辛未日(十五日),委任礼部尚书许敬宗做侍中,兼任度支尚书。杜正伦兼任中书令。
冬,十月,戊戌日,皇上巡视到了许州。乙巳日,到滍水之南打猎。壬子日,来到汜河湾。十二月,乙卯朔日(初一),车驾返回洛阳宫。
苏定方攻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来到金山北面,先攻打处木昆部,将他们打败了。处木昆部的俟斤(突厥大臣之称)懒独禄等人带领一万多帐来投降,定方加以安抚,征发他们的一千名骑兵随军作战。
右领军郎将薛仁贵进言:“泥孰部向来不服阿史那贺鲁,被阿史那贺鲁打败,妻儿也被俘虏。现在大唐军队打败阿史那贺鲁各部后有人得到泥孰部的妻儿,应该归还给他们,还要给予赏赐,让他们明白阿史那贺鲁是盗贼而大唐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这样他们就能以死效命,不遗余力了。”皇上采纳他的建议。泥孰部很高兴,请求随军共同攻打阿史那贺鲁。
苏定方来到曳呸河西边,沙钵罗带领十姓的士兵将近十万,前来抵抗作战。苏定方带领唐兵和回纥一万多人激战。沙钵罗轻视苏定方士兵少,径直前进加以包围。苏定方命令步兵镇守南原,把长矛密集排列,锋刃朝外,自己带领骑兵在北原布阵。沙钵罗先攻击南原步兵,三次冲击阵型都不动摇,苏定方带领骑兵加以攻击,沙钵罗大败,苏定方追击了三十里,斩杀俘虏了好几万人;隔天重整军队再次进攻。
于是胡禄屋等五个弩失毕都率领部众前来投降,沙钵罗独自和处木昆屈律啜率领几百名骑兵向西脱走。当时候阿史那步真从南道出发,五咄陆部落听说沙钵罗被击败,就都向步真投降。苏定方派萧嗣业、回纥婆闰率领胡人军队奔赴邪罗斯川,追击沙钵罗,苏定方和任雅相带领刚刚归降的部众作为后援。
正好天下大雪,平地高起二尺,军中士卒都要求等到天晴再进发,苏定方说:“敌人因为雪下得深,认为我们不能前进,一定会让士兵休息,我们加紧追击可以追到,如果稍慢一些,敌人逃得更远,不可能再追得上;要能节省时间而功劳加倍的话,就在这时候!”说完就踏着雪,部队日夜兼程。经过的地方都收容投降的部众。到了双河,和弥射、步真会师,在距离沙钵罗所住二百里的地方,布好阵势,长驱直入,直接来到沙钵罗的牙帐。
沙钵罗和徒众正要打猎,苏定方乘他不注意,发兵加以攻击,斩杀俘获了几万人,并得到战鼓和旗帜。沙钵罗和他的儿子呸运、女婿阎啜等人逃脱,前往石国。苏定方于是停止进攻,命各部落都回到各自居住的地方,开通道路,设置驿站,安葬士卒的骸骨,慰问士卒的疾苦,划分疆域,恢复生产事业,只要是被沙钵罗所掠夺的财物全部归还,十姓的胡人依旧安居。又命令萧嗣业领兵追击沙钵罗,苏定方带兵退回。
沙钵罗来到石国西北的苏咄城,人困马乏,命人拿着珍宝进城买马,城主伊沮达官假装带着酒食出迎,诱使他入城,之后关闭城门把他抓起来,送到石国。萧嗣业来到石国,石国人把沙钵罗交给他。
乙丑日(十一日),把西突厥土地分设为濛池、昆陵两个都护府,委任阿史那弥射为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统率五咄陆部落;阿史那步真为右卫将军、濛池都护、继往绝可汗,统率五弩失毕部落。命光禄卿卢承庆拿着符节、册书,依旧命令弥射、步真和卢承庆,就投降的各姓部落,依照部落大小、地位声望高低为准,委任他们刺史以下的官衔。
丁卯日(十三日),把洛阳宫做为东都。洛州官吏员数品秩都同雍州一样。
该年,下诏令:“自今以后,僧尼不得接受父母及尊者礼拜,主管官吏听令加以禁止断绝。”
委任吏部侍郎刘祥道为黄门侍郎,依旧担任吏部选事。刘祥道认为:“如今选拔人才的部门,在录取士人时过于浮滥,每年入九品流内的人数不下一千四百,各类人进入品流之内的,都未曾简选。如今朝廷内外文武官中从一品到九品的,总计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名,约计三十年,这一万三千多人方将退尽。如果每年甄别进入九品以内的官员五百人,就足够补充所需要的人数了。希望有所改革。”随后杜正伦也声称进入九品之流的人数太多。
皇上命令杜正伦和刘祥道仔细商议,可是大臣害怕改动,事情于是被搁置。刘详道,是刘林甫的儿子。
唐高宗显庆三年(戊午 公元658年)
春,正月,戊子日(初五),长孙无忌等人呈上所修定新礼仪,皇上颁诏,朝廷内外遵照实施。先是,有议事者称贞观时期的礼节条款尚未完备,故而命使无忌等人修定。当时许敬宗、李义府主事,对礼节的兴革大多迎合皇上旨意,学者并不赞同。太常博士萧楚材等人认为,事先预备圣驾凶事,并非臣子所该讲的;许敬宗、李义府深以为是,于是烧掉《国恤》一篇,由此有关丧事的礼制就缺失了。
起初,龟兹王布失毕的妻子阿史那氏与宰相那利私通,布失毕不能禁止,自此君臣相互猜忌、阻挠,各自拥有徒众、党羽,而且相互到唐朝控告责难对方。皇上把两人都召来,他们到达后,将那利囚禁,派左领军郎将雷文成护送布失毕回国。来到龟兹东部边境泥师城时,龟兹大将羯猎颠发兵阻止,又命使者向西突厥沙钵罗可汗投降。布失毕占据泥师城自守,不敢前进。朝廷诏令左屯卫大将军杨胄发兵讨伐龟兹。
正逢布失毕病死,杨胄和羯猎颠交战,大破敌军,擒获羯猎颠及其党羽,将他们全部诛杀,于是在当地设置龟兹都督府。戊申日(二十五日),朝廷立布失毕的儿子素稽为龟兹王兼龟兹都督。
二月,丁巳日(初四),皇上由东都出发;甲戌日(二十一日),回到京师。
夏,五月,癸未日(初二),把安西都护府迁到到龟兹,把原来的安西又恢复为西州都督府,驻守高昌旧有土地。
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领兵攻打高丽的赤烽镇,攻克了赤烽镇,斩杀敌人首级四百多个,活捉一百多人。高丽命大将豆方娄率领部众三万人抵抗,程名振用契丹军队迎战,大破敌军,斩获两千五百人的首级。
秋,八月,甲寅日(初四),播罗哀獠酋长多胡桑等人带领部众归附朝廷。
冬,十月,庚申日(十一日),吐蕃赞普前来朝廷请求通婚。
中书令李义府受皇上宠信,众多尚在怀抱中的孩子一并跻身显贵之列。可是李义府贪得无厌,母亲、妻子和各个儿子、女婿,卖官售狱,其门庭若市,广结朋党,一时轰动朝野。中书令杜正伦经常以老臣自居,而李义府仰仗恩宠,不甘居其之下,由此产生嫌隙,便和李义府在皇上面打起官司。皇上以大臣不和之罪,对双方加以责罚。十一月,乙酉日(初六),将杜正伦贬为横州刺史,将李义府贬为普州刺史。杜正伦不久死于横州。
阿史那贺鲁被捉之后,对萧嗣业说:“我本是流亡的边夷之人,被先帝所收留,先帝待我优厚而我却有负于他。今日之败,是上天发怒了。我听说中国处死犯人必定在街市上,希望能把我处死在昭陵之前,以此向先帝谢罪。”皇上闻听后很怜悯他。阿史那贺鲁被押送到京城,甲午日(十五日),献俘于昭陵。皇上下诏赦免他的死罪,把他的种族、部落分编为六个都督府,他所附属的各国都设置成州府,向西直到波斯,一并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贺鲁不久就死了,安葬在颉利的坟墓边。
戊戌日(十九日),委任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寺卿辛茂将为兼侍中。
开府仪同三司鄂忠武公尉迟敬德去世。尉迟敬德晚年在家闲居,学习延年益寿方术,修饰池塘台榭,演奏清商之乐,以此自我奉养天年;不与宾客结交往来,共十六年。他享年七十四岁,因病去世,朝廷对他的恩宠和礼遇甚为优厚。
同年,爱州刺史褚遂良死去。
雍州刺史许祎与来济交好,侍御史张伦与李义府有怨结。吏部尚书唐临奏请任命许祎为江南道巡察使,张伦为剑南道巡察使。当时李义府虽然被贬在外地,但是武皇后经常保护他,因而认为唐临是挟带私情选拔授任官职(按:李义府为普州刺史,由剑南道巡察使管辖)。
唐高宗显庆四年(己未 公元659年)
春,二月,乙丑日(十八日),罢免唐临官职。
三月,壬午日(初五),西突厥兴昔亡可汗和真珠叶护在双河交战,斩杀了真珠叶护。
夏,四月,丙辰日(初十),委任于志宁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乙丑日(十九日),委任黄门侍郎许圉师参知政事。
武后由于太尉赵公长孙无忌接受贵重赏赐而不帮助自己,深为怨恨。后来商讨废弃王皇后的事,燕公于志宁中立,不替武后讲话,武后也不高兴。许敬宗多次以利害关系劝说长孙无忌,无忌却经常折他的面子,因而许敬宗也怨恨无忌。武后掌权后,无忌内心不安;武后命许敬宗找机会陷害他。
正赶上洛阳人李奉节告发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结为朋党之事,高宗敕令许敬宗与辛茂将二人进行审讯。敬宗逼审急迫,致使韦季方自杀,但没有死成。敬宗于是就诬告说“韦季方想和长孙无忌构陷忠臣和皇帝近亲,使大权落入无忌之手,寻找机会谋反,如今事情被发现,故而自杀”。
高宗惊异地说:“哪有这等事情?国舅受到小人的挑拨,稍稍产生些疑惑和隔阂倒是有的,哪至于谋反?”敬宗说:“我审查了整个过程,反叛的事实已经暴露,如果陛下还有疑虑的话,恐怕并非国家之福。”高宗哭着说:“我家门不幸,亲戚之中屡屡出现异心之人。以前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现在大舅又这样,让我愧对天下百姓。
如果此事属实,该怎么办呢?”许敬宗回答:“房遗爱是个乳臭未干小儿,与一女子谋反,能成何气势?长孙无忌和先皇帝一起谋取天下,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智谋,他做了三十年宰相,老百姓敬畏他的权威,如果一旦暗中发动谋反,陛下能派谁去抵挡?如今仰赖宗庙有灵,皇天不容罪恶,因而在查办小事时,得以发现大奸之人,实是值得天下庆幸之事。
我暗自担心长孙无忌知道季方自杀之事后,会在窘迫之下发动谋反;他带头振臂一呼,邪恶同党云集,势必成为社稷之忧。臣以前见到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得到隋炀帝的亲近和信任,两家联姻,并委托掌管朝政;宇文述死后,宇文化及又掌管皇家禁军,一夜之间便在扬州作乱,先杀掉不跟从自己的人,我家也被卷入祸事之中(许敬宗父亲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所害)。于是大臣苏威、裴矩之徒,纷纷效命于宇文化及的马首之前,惟恐慢上一步。
结果黎明之时,隋朝皇室便倾覆了。前事距今不远,愿陛下从速决断!”高宗让许敬宗再加以审察。第二天,许敬宗又上奏说:“昨夜季方已经承认和无忌同谋造反。我又问季方说:‘无忌是皇上最亲近的人,历朝受到宠任,有什么仇恨要造反?’季方回答说:‘韩瑗曾经告诉无忌,说“柳奭和褚遂良劝您立梁王(李忠)为太子,现在梁王已经废掉,皇上也怀疑您,所以将高履行(无忌舅舅的儿子)贬到外地去(益州刺史)”。
从此以后,长孙无忌就开始担忧害怕,逐渐地为自己的安全做打算。后来看到长孙祥又被贬了出去,韩瑗也获罪,就日夜和季方等人谋划造反。’我考察验证了他的供辞,都相符合。请求依法收捕长孙无忌。”高宗又哭泣着说:“舅舅若果真如此,朕决不忍心杀他。
如果真杀了他,天下人将怎么说我,后代人又将怎么说我?”许敬宗回答:“薄昭是汉文帝的舅舅,文帝从代国来(登上皇位),薄昭也是有功的,可是他犯的仅仅是杀人之罪,文帝派遣百官穿上素服哀哭而杀之。时至今日,天下人都认为文帝是贤明的君主。如今无忌忘却两朝皇帝大恩,谋算改变社稷,他的罪与薄昭相比,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幸亏他的奸谋自行败露,其一帮逆徒服罪,陛下疑虑什么,还不早做决断?古人有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下安危之机,容不得丝毫犹豫。无忌是当今的奸雄,是王莽、司马懿之流。如果陛下再稍作拖延,臣恐陛下身边生变,后悔就来不及了。”高宗认为有道理,竟然不找无忌查问。戊辰日(二十二日),高宗下诏削去无忌的太尉官职以及所拥有的封邑,让他做扬州都督,到黔州安置,照准一品官员的待遇供给。
长孙祥是无忌的堂兄的儿子,之前从工部尚书贬为荆州长史,故而许敬宗又以此事诬陷长孙无忌。
许敬宗又上奏说“无忌图谋叛逆,是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挑拨煽动的。柳奭还秘密勾通内宫,图谋下毒。于志宁也结党附从于长孙无忌”。于是,高宗颁布诏书,又削夺了褚遂良的官爵,给予柳奭、韩瑗除名,免去于志宁的官职。高宗派遣使者调派途中兵士接力押送长孙无忌到黔州。无忌的儿子秘书监驸马都尉长孙冲等人都被除名,流放到岭南地区。褚遂良的儿子褚彦甫、褚彦仲流放到爱州,又于途中杀掉了他们。
益州长史高履行再次被贬,去做洪州都督。
五月,丙申日(二十日),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一并任参知政事(参预宰相事务)。卢承庆是卢思道的孙子。
凉州刺史赵持满,力大而善于射箭,喜欢做侠义之事,其姨妈是韩瑗之妻,其舅舅驸马都尉长孙铨是长孙无忌的族弟。长孙铨因长孙无忌而坐罪,被流放到巂州。许敬宗担心赵持满发难反抗,就诬告他和长孙无忌一同谋反,以驿马传召至京城,投入大狱,用各种手段刑讯逼供,而赵持满始终没有改口,他说:“杀身可以,我的话不可改!”刑讯小吏拿他没办法,于是代他写下供词以结案上奏。
戊戌(二十二日),处死赵持满,暴尸长安城西,亲戚不敢探视。赵持满的友人王方翼叹道:“栾布哭彭越,是义。文王葬枯骨,是仁。做臣子的不失于义,做皇上的不失于仁,不还值得肯定吗?”于是王方翼为赵持满收尸安葬。高宗听说此事后,没有加罪。王方翼,是被废掉的王皇后的从祖兄长。长孙铨被押至流放地巂州,当地县令迎合上司旨意,以杖刑杀害了他。
六月,丁卯日(二十二日),下诏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
起初,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氏族志》,其中氏族等级的升降与取舍,当时被认为是妥当的。到此时,许敬宗等人认为《氏族志》没有体现武氏本族名望,因而奏请修改;皇上命令礼部郎中孔志约等,比照原升降规则,把武皇后的族姓排为第一等,其余的全部按在唐朝为官的品位高低为准,共分九等。从此,士卒们以军功获升五品以上官位的,列序士族之流,时人称之为“勋格”。
许敬宗倡议“封禅”礼仪之事,己巳日(二十四日),上奏说:“请求把高祖、太宗一同和昊天上帝配祭,太穆、文德两位皇后和皇地祗配祭。”高宗准奏。
秋季七月,高宗命令御史去高州追缉长孙恩,去象州追缉柳奭,去振州追缉韩瑗,一并用枷锁把他们押解到京城,还命令所在州县抄没他们的家。长孙恩,是长孙无忌同族的堂弟。
壬寅,命李勣、许敬宗、辛茂将与任雅相、卢承庆更共覆按无忌事。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逼无忌令自缢。诏柳奭、韩瑗所至斩决。使者杀柳奭于象州。韩瑗已死,发验而还。籍没三家,近亲皆流岭南为奴婢。常州刺史长孙祥坐与无忌通书,处绞。长孙恩流檀州。
壬寅日(二十七日),唐高宗命令李世勣、许敬宗、辛茂将和任雅相、卢承庆再次共同复审长孙无忌的案件。许敬宗又派中书舍人袁公瑜等人去黔州,再审讯长孙无忌谋反的诉状,到黔州后就逼着长孙无忌令其自缢。高宗下诏,命令柳奭、韩瑗所流放的地方将他们斩首处决。使者在象州杀死柳奭。韩瑗已经死去,开棺验尸后返回。按户籍抄没三家财产,他们的近亲全都流放到岭南做奴婢。常州刺史长孙祥因为与长孙无忌通过书信,被处以绞刑。
长孙恩被流放到檀州。
八月,壬子日(初八),委任普州刺史李义府兼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府宠贵之后,自称祖先出自赵郡李氏,和宗室众李姓子弟排列辈分。无赖之徒攀附他的权势,拜认他为兄长、叔叔的人甚多。给事中李崇德当初和李义府同一谱系,等到李义府调任普州刺史时,就将其从族谱中除名了。李义府听说后记恨李崇德,等到再次担任宰相,就指使人诬构他的罪名,使下入牢狱,致其自尽。
乙卯日(十一日),长孙氏、柳氏由于长孙无忌、柳奭的案件而被降职的有十三人。高履行贬为永州刺史,于志宁贬为荣州刺史。于家被贬的有九人。自此,朝政大权归于武氏皇后之手了。
九月,下诏在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设置一百二十七个州县府。
冬,十月,丙午日(初三),举行太子加冠礼,大赦天下。
起先,太宗厌恶山东士人自夸门第,与人通婚时多索取钱财,于是命令修订《氏族志》,按规定把山东士人降低一等;选王妃、为公主择胥时全都找功臣门户,不与山东士族议婚。然而魏徵、房玄龄、李勣家都热衷于与他们通婚,经常庇护他们,因此他们旧有的声望并未降低;他们或在一姓之中,又分某房某眷,身份高下悬殊。李义府为儿子向山东士族求婚不成,怀恨在心,所以用先帝的旨意,劝说皇上纠正这一弊端。
壬戌日,朝廷诏令北魏陇西人李宝,太原人王琼,荥阳人郑温,范阳人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人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人崔懿,晋赵郡人李楷等人的子孙,不能自己联姻。又规定天下人嫁女儿接受钱财的数目,男方不准接受女方“陪门”之财。然而讲究家族名望是时俗所崇尚的,私下联姻之事始终不能禁止。有的人家用车载着女儿暗自送到已聘过婚的夫家,有的人家女儿老大了也不出嫁,始终不与小姓人家通婚。
那些因宗支衰败而官谱失载,被同族看不起的人,往往反而自称是被禁止联姻的望族之家,联姻身价越发增高。
闰月,戊寅日(初五),皇上由京师出发外出,命太子在朝廷监守。太子思念父王不已,皇上闻知后,速召太子前往行途驻地。戊戌日(二十五日),皇上车驾来到了东都。
十一月,丙午日(初四),委任许圉师为散骑常侍、检校侍中。
戊午日(十六日),侍中兼左庶子辛茂将去世。
思结俟斤都曼带领疏勒、朱俱波、谒般陀三国反叛,打败了于阗。癸亥日(二十一日),委任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抚大使给予讨伐。
委任卢承庆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等人与高丽将温沙门战于横山,攻破了他。
苏定方的军队到达业叶水,思结人镇守马头川。苏定方挑选精锐士兵一万人、骑兵三千,奔驰前往偷袭,一天一夜行军三百里;次日天亮来到城下,都曼大为惊讶。双方交战于城外,都曼战败,退守其城。等到了黄昏,各路军马相继到达,于是包围住城池,都曼恐惧而出城投降。
唐高宗显庆五年(庚申 公元660年)
春,正月,苏定方在乾阳殿献上俘虏。法司奏请把都曼杀掉。苏定方奏请说:“臣曾答应不杀他,故而都曼才出城投降,愿为其乞求留下余生。”皇上说:“朕就放宽法令来成全你的信誉”。于是免除了都曼一死。
甲子日(二十三日),皇上离开东都;二月,辛巳日(初十),到达并州。三月,丙午日(初五),皇后在朝堂宴请亲戚、朋友、邻居,女人在内殿,颁赏各有等差。颁诏:“并州妇女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都授封‘郡君’荣誉称号。”
百济倚仗高丽的援助,屡次侵扰新罗;新罗王金春秋上奏表请求救兵。辛亥日(初十),朝廷任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军十万人去征讨百济。朝廷任命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领新罗的部众,同苏定方军队合成一势。
夏,四月,丙寅日,皇上离开并州;癸巳日(二十三日),来到东都。五月,修建合璧宫。壬戌日(二十二日),皇上亲临合璧宫。
戊辰日(二十八日),委任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候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一并为冷岍道行军总管,分别率领各自的士兵征讨反叛的奚人,又派尚书右丞崔余庆总监护三部兵马,奚人很快就派使者请求投降。朝廷又任命阿史德枢宾等人为沙砖道行军总管,来征讨契丹,擒获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押送到东都。
六月,庚午朔日(初一),出现日蚀。
甲午日(二十五日),皇上车驾回到洛阳宫。
房州刺史梁王李忠,年纪逐渐增高,内心很不安,有时私下穿上女人的衣服来防备刺客,又多次为自己占卜吉凶。有人告发这些事情,秋季七月乙巳日(初六),朝廷废李忠为庶人,迁徙到黔州,囚禁在李承乾的旧宅。
丁卯日(二十八日),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卢承庆因犯了调派失策的罪而被罢官。
八月,吐蕃禄东赞派遣儿子起政率兵攻击吐谷浑,是因为吐谷浑归附朝廷的缘故。
苏定方领兵从成山渡海,百济据守熊津江口进行抵御。苏定方进击突破之,百济死亡数千人,余下的都溃散而逃。苏定方自水陆齐头并进,直趋百济都城。还差二十几里时,百济出动全国兵力来战,苏定方又大破之,杀死一万余人;大军追逃,进入百济都城的外城。百济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逃到北部边境,苏定方进而围其内城。扶余义慈的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百济王,率领部众坚守。
扶余隆的儿子扶余文思说:“大王和太子都在,可是叔父突然拥兵自立为王,假如能击退唐兵,我们父子也必定不能保全了。”于是他率领身边的侍从越城来降,百姓都跟随他,扶余泰不能阻止。苏定方命令士兵登上城头树立旗帜,扶余泰处境窘迫,打开城门请求保全性命。于是扶余义慈、扶余隆和各城主都来投降。百济原来分为五部,分别统领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朝廷下诏在百济设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任命当地酋长为都督、刺史。
壬午日(十四日),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带领军队征讨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个部落,连战三胜;追逃一百余里,斩杀其酋长而还。
冬,十月,皇上开始感受到眩晕头重的痛苦,眼睛不能视物,百司奏报政事,皇上有时让皇后裁决。皇后生性聪明机敏,泛览过文史,处理事情都符合皇上心意。由此开始委任皇后处理政事,皇后的权力与国君相等了。
十一月,戊戌朔日(初一),皇上来到则天门楼,接受百济俘虏,将百济王扶余义慈以下全部释放。苏定方前后攻灭三个国家,都生擒其主(谓贺鲁、都曼、义慈)。大赦天下。
甲寅日(十七日),皇上驾临许州。十二月,辛未日(初五),到长社县狩猎。己卯日(十三日),回归东都。
壬午日(十六日),朝廷任命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率领士兵分道攻打高丽。青州刺史刘仁轨因监督海上运输时翻船而获罪,就以普通人身份从军效力。
唐高宗龙朔元年(辛酉 公元661年)
春,正月,乙卯日(十九日),征召黄河南北、淮河之南六十七州的兵员,得到四万四千多人,来到平壤、镂方的行营。戊午日(二十二日),委任鸿胪卿萧嗣业为扶余道的行军总管,统领回纥等各部的兵员来到平壤。
二月,乙未晦日(三十日),改年号为龙朔。
三月,丙申朔日(初一),皇上和群臣以及外夷在洛城门宴饮,观看当地驻军新编排的乐舞,名为《一戎大定乐》。当时皇上想要亲自征讨高句丽,以此来象征用兵的态度。
当初,苏定方平定百济后,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任命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安抚余下的民众。王文度渡海时失事身亡,百济僧人道琛、原将领福信聚集兵众占据周留城,从倭国迎回原王子扶余丰而立为百济王,领兵在府城包围刘仁愿。朝廷诏令起用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率领王文度的部众,走小路调发新罗军队去救援刘仁愿。刘仁轨高兴地说:“上天将使本翁富贵了!
”他向州府索取《唐历》及“庙讳”后出发,说道:“我要荡平东夷,在海外颁布大唐的历法!”刘仁轨治军严整,转战而进,攻无不克。百济在熊津江口树立两道栅栏,刘仁轨和新罗军队联合攻打,将其击败,敌军被杀或溺水而亡的有一万余人。道琛等人于是解除对府城的包围,退守任存城。新罗粮草用尽,领兵返回。道琛自称领军将军,福信自称霜岑将军,招集兵徒散众,其声势越加显赫。刘仁轨兵少,与刘仁愿合兵一处,休整士卒。
皇上诏令新罗出兵,新罗王金春秋领受诏命,派他的将领金钦率领军队救援刘仁轨等,来到古泗,遭到福信的截击,被打败。金钦沿着葛岭道逃回新罗,不敢再出兵。福信不久后又杀死道琛,总揽全国兵权。
夏,四月,丁卯日(初三),皇上亲临合璧宫。
庚辰日(十六日),朝廷任命任雅相为浿江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与萧嗣业以及各部胡人军队共三十五军,水陆分道并进。皇上想要亲率大军做后援。癸巳日(二十九日),皇后上表不同意皇上亲征高丽,皇上复诏依从了她。
六月,癸未日(十九日),把吐火罗、噘哒、罽宾、波斯等十六个国家,设立为八个都督府、七十六州、一百一十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都归于安西都护府统管。
秋,七月,甲戌日(十一日),苏定方在浿江打败高句丽,屡战屡胜,紧接着包围了平壤城。
九月,癸巳朔日(初一),特进新罗王金春秋去世,朝廷立他的儿子金法敏为乐浪郡王、新罗王。
壬子日(二十日),调遣潞王李贤为沛王。李贤听说王勃善于作文章,召他做修撰。王勃是王通的孙子。当时那些王侯盛行斗鸡,王勃戏作《檄周王鸡文》。皇上看到这篇文章后,怒道:“这是相互构陷之风的发端。”王勃受到斥责,并被逐出沛王府。
高丽盖苏文命他的儿子泉男生,带领几万精兵把守鸭绿江,使得各路军队无法渡过。契苾何力到达后,正逢水面封冻,契苾何力率众踏冰渡江,击鼓呐喊而冲。高句丽军队大溃,大军追击几十里,斩首三万,余下的部众全都投降,泉男生只身逃脱。正逢朝廷诏令撤军,于是返回。
冬,十月,丁卯日(初五),皇上到陆浑狩猎;戊申日(初六),又到非山狩猎;癸酉日(十一日),回到宫中。
回纥酋长婆闰去世,其侄子比粟毒取代他率领部众,和同罗、仆固进犯边境。朝廷诏令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担任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担任副总管,鸿胪卿萧嗣业担任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担任副总管,率领军队征讨回纥。刘审礼,是刘德威的儿子。
唐高宗龙朔二年(壬戌 公元662年)
春,正月,辛亥日(二十一日),册立波斯都督卑路斯为波斯王。
二月,甲子日(初四),改百官的名称:把门下省改为东台,中书省改为西台,尚书省改为中台;侍中改为左相,中书令改为右相,仆射改为匡政,左右丞相改为肃机,尚书改为太常伯,侍郎改为少常伯;其他的二十四司、御史台、九寺、七监、十六卫,一并依照官职实义更改其名,但掌管的职责照旧。
甲戌日(十四日),浿江道大总管任雅相在军中去世。任雅相担当大将,未曾奏请过让亲戚和旧的属吏随军,都是移交到有关部门补任官职,对人说道:“官职无论大小,都是国家公器,岂可苟且便利一己之私呢?”正因为如此,军中赏罚都很公平,人人佩服他的公正。
戊寅日(十八日),左骁卫将军白州刺史沃沮道总管庞孝泰与高丽交战于蛇水之上,结果军败,同他的儿子十三人全部战死。苏定方包围平壤,久攻不下;逢遇大雪,只好解除包围撤军。
三月,郑仁泰等人在天山打败铁勒。
铁勒九姓部族听说唐兵将至,会合十余万兵众来抵御,并选拔骁勇健壮者数十人挑战。薛仁贵发射三箭,杀死三人,剩下的都下马请降,薛仁贵全部坑杀之。穿过沙漠北方,攻打铁勒的残余部众,擒获叶护兄弟三人后返回。军中歌颂薛仁贵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思结、多滥葛等部落先守住天山,听说郑仁泰等人的军队将至,都出迎投降;仁泰等人驱兵攻击他们,并抢掠其家,用以犒赏士兵。敌众相继远逃,将军杨志追击,被敌兵击败。侦察骑兵报告郑仁泰:“敌兵的辎重在附近,前去便可夺取。”郑仁泰率领轻装骑兵一万四千人,以加倍的速度赶往那里,最终穿越大沙漠,来到仙萼河,并未见到敌兵,粮草用尽后返还。正逢天降大雪,士兵饥寒交迫,丢弃铠甲和兵器,杀战马充饥;战马光了,人自相食。
等到进入边塞,剩余的士兵只有八百人。
军队返回后,司宪大夫杨德裔上奏弹劾:“郑仁泰等人杀死已经投降的敌兵,使敌兵逃散;不抚恤士兵,不计算军资和粮食,最终导致尸骨遍布荒野,丢弃兵器铠甲资助了敌寇。自圣朝开创以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惨败的先例。薛仁贵在他的监管下,贪淫放纵,虽然自恃有所获取,但不足以弥补所蒙受的损失。请将他们一并交付司法部门问罪。”朝廷下诏以功赎罪,将他们都释放了。
朝廷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左卫将军姜恪为副使,来安抚铁勒的残余部众。契苾何力挑选精锐骑兵五百人,冲进铁勒九姓部落中,敌虏十分惊恐,契苾何力于是对他们说:“朝廷知道你们都是被胁迫的,赦免了你们的罪过,罪责在于酋长,将他擒获就行了。”这些部落的人非常高兴,共同逮捕叶护以及设、特勒等二百余人,交给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列数其罪后,将他们斩首,铁勒九姓之乱终于平定。
甲午日(初五),皇上车驾由东都出发;辛亥日(二十二日),来到蒲州;夏四月,庚申朔日(初一),来到京师。
辛巳日(二十二日),修建蓬莱宫。
五月,丙申日(初八),委任许圉师为左相。
六月,乙丑日(初七),第一次命令和尚、尼姑、道士要敬拜父母。
秋,七月,戊子朔日(初一),大赦天下。丁巳日(三十日),熊津都督刘仁愿、带方州刺史刘仁轨在熊津之东打败百济,攻克真岘城。起初,刘仁愿、刘仁轨等人屯驻熊津城,皇上给他们发来敕书,指出:“攻打平壤的军队已经返回,一孤城不可能独自固守,应该拔营归就新罗。如果金法敏需借助你的兵力留下镇守,可以暂且留置那里;若他不需要,便应该渡海返还。
”此时的将士们都想西归,刘仁轨说道:“人臣依从的是国家利益,死无二心,怎能会先考虑一己之私呢?主上想要灭掉高句丽,故而先诛灭百济,留下军队驻守,控制住其腹心要地。虽然残余的敌寇充斥于此地而且守备很严,只要我们整军备战,出其不意地攻击,没有不胜之理。取胜之后,军心稳定,然后分兵占据险要地带,打开局面,驰表报知朝廷,再请增兵。朝廷得知大事可成,必定会派将出兵。声势一到,凶寇便自可歼灭。
非但不放弃之前的功绩,实而又永久肃清了边海之患。如今攻打平壤的军队已经返回,驻守熊津的军队又要开拔,百济残留的灰烬不久便会复燃,那么高丽流寇何时才能剿灭呢?况且我们以一城之地,独处于敌境中央,轻率一动足,即刻成为俘虏。纵使进入了新罗,也是寄居之客;倘有差池,则追悔莫及。何况福信此人凶残悖理,君臣之间猜忌离心,行将相互屠戮;我们正应该坚守不动,以观其变,乘方便之机而取之。因而我们现在是不可以动的!
”众人听从了他。此时,百济王扶余丰与福信等人,以为刘仁愿等人孤城无援,派使者对他们说:“大使等人何时西返,我们当派人相送。”刘仁愿、刘仁轨知道他们没有防备,突然出击,攻下支罗城以及尹城、大山、沙井等处营寨,杀敌和缴获甚多,并分兵予以驻守。福信等人以为真岘城地处险要,增兵防守该地。刘仁轨趁他们防守稍有松懈,率领新罗军队在夜里迫近真岘城下,攀草而上,天将亮时,占据了该城,于是打通了新罗的运粮之路。
刘仁愿又奏请增派兵力,朝廷下诏调发淄、青、莱、海四州之兵七千人奔赴熊津。福信专权独断,与百济王扶余丰渐渐相互猜疑。福信称病,躺在洞室内,想等扶余丰前来探病时将其杀死。扶余丰知晓后,率领亲信突袭杀死福信,并派使者去高丽、倭国求救兵,以抵御唐朝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