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二十四 汉纪十六

整理: Uncle K    2025-07-04    

汉孝昭皇帝 元平元年(丁未 公元前74年)春,二月,诏减口赋钱什三。

夏,四月,癸来,帝崩于未央宫,无嗣。

时武帝子独有广陵王胥,大将军光与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

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

朗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

光以其书示丞相敞等,擢郎为九江太守。

即日承皇后诏,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乘七乘传诣长安邸。

光又白皇后,徒右将军安世为车骑将军。

贺,昌邑哀王之子也,在国素狂纵,动作无节。

武帝之丧,贺游猎不止。

尝游方与,不半日驰二百里。

中尉琅邪王吉上疏谏曰:“大王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冯式撙街,驰骋不止,口倦虖叱咤,手苦于箠辔,身劳虖车舆,朝则冒雾露,昼则被尘埃,夏则为大暑之所暴炙,冬则为风寒之所匽薄,数以耎脆之玉体犯勤劳之烦毒,非所以全寿命之宗也,又非所以进仁义之隆也。”

夫广厦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居前,勤诵在后,上论唐、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訢訢焉发愤忘食,日新厥德,其乐岂街橛之间哉!休则俛仰屈伸以利形,进退步趋以实下,吸新吐故以练臧,专意积精以适神,于以养生,岂不长哉!大王诚留意如此,则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松之寿,美声广誉,登而上闻,则福禄其臻而社稷安矣。

皇帝仁圣,至今思慕未怠,于宫馆、囿池、戈猎之乐未有所幸,大王宜夙夜念此以承圣意。

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恩爱行义,孅介有不具者,于以上闻,非飨国之福也。

王乃下令曰:“寡人造行不能无惰,中尉其忠,数辅吾过。”

使谒者千秋赐中尉牛肉五百斤,酒五石,脯五束。

郎中令山阳龚遂,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

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媿人!”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无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

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

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儗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王说其谄谀,常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有行义者与王起成,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

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

王尝见大白犬,颈以下似人,冠方山冠而无尾,以问龚遂,遂曰:“此天戒,言在侧者尽冠狗也,去之则存,不去则亡矣。”

视而见大熊,左右莫见,以问遂,遂曰:“熊,山野之兽,而来之宫室,王独见之,此天戒大王,恐宫室将空,危亡象也。”

遂叩头曰:“臣不敢隐忠,数言危亡之戒;大王不说。”

夫国之存亡,岂在臣言哉!愿王内自揆度。

大王诵《诗》三百五篇,人事浃,王道备。

王之所行,中《诗》一篇何等也?

大王位于诸侯王,行汙于庶人,以存难,以亡易,宜深察之!”

后又血汙王坐席,王问遂;遂叫然号曰:“宫空不久,妖祥数至。”

血者,阴忧象也,宜畏慎自省!”

及征书至,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

其日中,王发;晡时,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

王吉奏书戒王曰:“臣闻高宗谅闇,三年不言。”

今大王以丧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发!大将军仁爱、勇智、忠信之德,天下莫不闻;事孝武皇帝二十馀年,未尝有过。

先帝弃群臣,属以天下,寄幼孤焉。

大将军抱持幼君襁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内晏然,虽周公、伊尹无以加也。

今帝崩无嗣,大将军惟思可以奉宗庙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岂有量哉!臣愿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听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

愿留意,常以为念!”

王至济阳,求长鸣鸡,道买积竹杖。

过弘农,使大奴善以衣车载女子。

至湖,使者以让相安乐。

安乐告龚遂,遂入问王,王曰:“无有。”

遂曰:“即无有,何爱一善以毁行义!请收属吏,以湔洒大王。”

王到霸上,大鸿胪郊迎,驺奉乘舆车。

王使寿成御,郎中令遂参乘。

且至广明、东都门,遂曰:“礼,奔丧望见国都哭。”

王曰:“我嗌痛,不能哭。”

至城门,遂复言,王曰:“城门与郭门等耳。”

且至未央宫东阙,遂曰:“昌邑帐在是阙外驰道北,未至帐所,有南北行道,马足未至数步;大王宜下车,鄉阙西面伏哭,尽哀止。”

到,哭如仪。

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尊皇后曰皇太后。

壬申,葬孝昭皇帝于平陵。

昌邑王既立,淫戏无度。

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往往超擢拜官。

龚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

今哀痛未尽,日与近臣饮酒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旒,驱驰东西,所为悖道。

古制宽,大臣有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

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王梦青蝇之矢积西阶东,可五六石,以屋版瓦覆之,以问遂,遂曰:“陛下之《诗》不云乎:‘营营青蝇,止于藩。”

恺悌君子,毋信谗言。

’陛下左侧谗人众多,如是青蝇恶矣。

宜进先帝大臣子孙,亲近以为左右。

如不忍昌邑故人,信用谗谀,必有凶咎。

愿诡祸为福,皆放逐之!臣当先逐矣。

太仆丞河东张敞上书谏曰:“孝昭皇帝蚤崩无嗣,大臣犹惧,选贤圣承宗庙,东迎之日,唯恐属车之行迟。”

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国辅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辈先迁,此过之大者也。

大将军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

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

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不?”

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

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

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王出游,光禄大夫鲁国夏侯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

陛下出,欲何之?

王怒,谓胜为祅言,缚以属吏。

吏白霍光,光不举法。

光让安世,以为泄语。

胜对言:“在《鸿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有下人伐上者。”

’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

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

侍中傅嘉数进谏,王亦缚嘉系狱。

光、安世既定议,乃使田延年报丞相杨敞。

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洽背,徒唯唯而已。

延年起,至更衣,敞夫人遽从东厢谓敞曰:“此国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使九卿来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矣!”

延年从更衣还,敞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请奉大将军教令!”

癸巳,光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

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

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

如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

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敛斩之!”

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

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

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诏诸禁门毋内昌邑群臣。

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

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

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内昌邑群臣!”

王曰:“徐之,何乃惊人如是!”

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

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馀人,皆送廷尉诏狱。

光敕左右:“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

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

顷之,有太后诏召王。

王闻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

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丞相臣敞等昧死言皇太后陛下:孝昭皇帝早弃天下,遣使征昌邑王典丧,服斩衰,无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

始至谒见,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

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

从官更持节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馀人,常与居禁闼内敖戏。

为书曰:‘皇帝问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君卿取十妻。

’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召内泰壹、宗庙乐人,悉奏众乐。

驾法驾驱驰北宫、桂宫,弄彘,斗虎。

召皇太后御小马车,使官奴骑乘,游戏掖庭中。

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

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

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赏赐所与游戏者。

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于酒。

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

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

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

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臣敞等谨与博士议,皆曰: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后,行淫辟不轨。

‘五辟之属,莫大不孝。

’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由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

宗庙重于君,陛下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臣请有司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

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下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

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称天子!”

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

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

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

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左右。”

群臣奏言:“古者废放之人,屏于远方,不及以政。”

太后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及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国除,为山阳郡。

昌邑群臣坐在国时不举奏王罪过,令汉朝不闻知,又不能辅道,陷王大恶,皆下狱,诛杀二百馀人。

唯中尉吉、郎中令遂以忠直数谏正,得减死,髡为城旦。

师王式系狱当死,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

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

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

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无谏书。

使者以闻,亦得减死论。

霍光以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夏侯胜用《尚书》授太后,迁胜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

初,卫太子纳鲁国史良娣,生子进,号史皇孙。

皇孙纳涿郡王夫人,生子病已,号皇曾孙。

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三男、一女及诸妻、妾皆遇害,独皇曾孙在,亦坐收系郡邸狱。

故廷尉监鲁国丙吉受诏治巫蛊狱,吉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皇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谓城胡组、淮阳郭征卿,令乳养曾孙,置闲燥处。

巫蛊事连岁不决,武帝疾,来往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无轻重,一切皆杀之。

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

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

相守至天明,不得入。

穰还,以闻,因劾奏吉。

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

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

使谁如移书京兆尹,遣与胡组俱送;京兆尹不受,复还。

及组日满当去,皇孙思慕,吉以私钱雇组令留,与郭征卿并养,数月,乃遣组去。

时吉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曾孙。

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

吉闻史良娣有母贞君及兄恭,乃载皇曾孙以付之。

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焉。

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

既壮,贺欲以女孙妻之。

是时昭帝始冠,长八尺二寸。

贺弟安世为右将军,辅政,闻贺称誉皇曾孙,欲妻以女,怒曰:“曾孙乃卫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足矣,勿复言予女事!”

时暴室啬夫许广汉有女,贺乃置酒请广汉,酒酣,为言:“曾孙体近,下乃关内侯,可妻也。”

明日,妪闻之,怒。

广汉重令人为介,遂与曾孙。

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狗,以是俱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尝困于莲勺卤中,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

时会朝请,舍长安尚冠里。

及昌邑王废,霍光与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未定。

丙吉奏记光曰:“将军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属,任天下之寄。”

孝昭皇帝早崩亡嗣,海内忧惧,欲亟闻嗣主。

发丧之日,以大谊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谊废之;天下莫不服焉。

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壹举,窃伏听于众庶,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列位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

而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

愿将军详大义,参以蓍龟岂宜,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

杜延年亦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

秋,七月,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遂复与丞相敞等上奏曰:“孝武皇帝曾孙病已,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

光遣宗正德至曾孙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太仆以軨猎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

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

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侍御史严延年劾奏“大将军光擅废立主,无人臣礼,不道。”

奏虽寝,然朝廷肃然敬惮之。

八月,己巳,安平敬侯杨敞薨。

九月,大赦天下。

戊寅,蔡义为丞相。

初,许广汉女适皇曾孙,一岁,生子奭。

数月,曾孙立为帝,许氏为婕妤。

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拟霍将军女,亦未有言。

大臣知指,白立许婕妤为皇后。

十一月,壬子,立皇后许氏。

霍光以后父广汉刑人,不宜君国;岁馀,乃封为昌成君。

◎ 汉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上汉中宗孝宣皇帝 本始元年(戊申 公元前73年)春,诏有司论定策安宗庙功。

大将军光益封万七千户,与故所食凡二万户。

车骑将军富平侯安世以下益封者十人,封侯者五人,赐爵关内侯者八人。

大将军光稽首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

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为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及昌邑王废,光权益重,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夏,四月,庚午,地震。

五月,凤皇集胶东、千乘。

赦天下,勿收田租赋。

六月,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

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

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愚以为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故皇太子谥曰戾,史良娣曰戾夫人。

秋,七月,诏立燕刺王太子建为广阳王;立广陵王胥少子弘为高密王。

初,上官桀与霍光争权,光既诛桀,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皆尚严酷以为能;而河南太守丞淮阳黄霸独用宽和为名。

上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乃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汉中宗孝宣皇帝 本始二年(己酉 公元前72年)春,大司农田延年有罪自杀。

昭帝之丧,大司农僦民车,延年诈增僦直,盗取钱三千万,为怨家所告。

霍将军召问延年,欲为道地。

光曰:“即无事,当穷竟!”

御史大夫田广明谓太仆杜延年曰:“《春秋》之义,以功覆过。”

当废昌邑王时,非田子宾之言,大事不成。

今县官出三千万自乞之,何哉?

延年言之大将军,大将军曰:“诚然,实勇士也!当发大议时,震动朝廷,”

谢田大夫晓大司农,通往就狱,得公议之。

延年曰:“幸县官宽我耳,何面目入牢狱,使众人指笑我,卒徒唾吾背乎?”

即闭阁独居斋舍,偏袒,持刀东西步。

数日,使者召延年诣廷尉。

闻鼓声,自刎死。

夏,五月,诏曰:“孝武皇帝躬仁谊,励威武,功德茂盛,而庙乐未称,联甚悼焉。”

于是群臣大议庭中,皆曰:“宜如诏书。”

长信少府夏侯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于是丞相、御史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

武帝巡狩所幸郡国皆立庙,如高祖、太宗焉。

夏侯胜、黄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尚书》,胜辞以罪死。

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胜贤其言,遂授之。

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初,乌孙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娶。

岑娶胡妇子泥靡尚小,岑娶且死,以国与季父大禄子翁归靡,曰:“泥靡大,以国归之。”

翁归靡既立,号肥王,复尚楚主,生三男、两女。

长男曰元贵靡,次曰万年,次曰大乐。

昭帝时,公主上书言:“匈奴与车师共侵乌孙,唯天子幸救之。”

汉养士马,议击匈奴。

会昭帝崩,上遣光禄大夫常惠使乌孙。

乌孙公主及昆弥皆遣使上书,言:“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乌孙。”

昆弥愿发国精兵五万骑,尽力击匈奴。

先是匈奴数侵汉边,汉亦欲讨之。

秋,大发兵,遣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四万馀骑,出西河;度辽将军范明友三万馀骑,出张掖;前将军韩增三万馀骑,出云中;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三万馀骑,出酒泉;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三万馀骑,出五原;期以出塞各二千馀里。

以常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共击匈奴。

汉中宗孝宣皇帝 本始三年(庚戌 公元前71年)春,正月,癸亥,恭哀许皇后崩。

时霍光夫人显欲贵其小女成君,道无从。

会许后当娠,病,女医淳于衍者,霍氏所爱,尝入宫侍皇后疾。

衍夫赏为掖庭户卫,谓衍:“可过辞霍夫人,行为我求安池监。”

衍如言报显,显因生心,辟左右,字谓衍曰:“少夫幸报我以事,我亦欲报少夫,可乎?”

衍曰:“夫人所言,何等不可者!”

显曰:“将军素爱小女成君,欲奇贵之,愿以累少夫。”

显曰:“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今皇后当免身,可因投毒药去也,成君即为皇后矣。

如蒙力,事成,富贵与少夫共之。

衍曰:“药杂治,当先尝,安可?”

将军领天下,谁敢言者!缓急相护,但恐少夫无意耳。

即捣附子,赍入长定宫。

皇后免身后,衍取附子并合太医大丸以饮皇后,有顷,曰:“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

遂加烦懑,崩。

衍出,过见显,相劳问,亦未敢重谢衍。

后人有上书告诸医侍疾无状者,皆收系诏狱,劾不道。

显恐急,即以状具语光,因曰:“既失计为之,无令吏急衍!”

光大惊,欲自发举,不忍,犹与。

会奏上,光署衍勿论。

戊辰,五将军发长安。

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敺畜产远遁逃,是以五将少所得。

夏,五月,军罢。

度辽将军出塞千二百馀里,至蒲离候水,斩首、捕虏七百馀级;前将军出塞千二百馀里,至乌员,斩首、捕虏百馀级;蒲类将军出塞千八百馀里,西至候山,斩首、捕虏,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馀级。

闻虏已引去,皆不至期还。

天子薄其过,宽而不罪。

祁连将军出塞千六百里,至鸡秩山,斩首、捕虏十九级。

逢汉使匈奴还者冉弘等,言鸡秩山西有虏众,祁连即戒弘,使言无虏,欲还兵。

御史属公孙益寿谏,以为主可。

祁连不听,遂引兵还。

虎牙将军出塞八百馀里,至丹馀吾水上,即止兵不进,斩首、捕虏千九百馀级,引兵还。

上以虎牙将军不至期,诈增卤获,而祁连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自杀。

乌孙昆弥自将五万骑与校尉常惠从西方入,至右谷蠡王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犂汙都尉、千长、骑将以下四万级,马、牛、羊、驴、橐佗七十馀万头。

上以五将皆无功,独惠奉使克获,封惠为长罗侯。

然匈奴民众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不可胜数。

于是匈奴遂衰耗,怨乌孙。

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

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

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

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

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

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六月,己丑,阳平节侯蔡义薨。

甲辰,长信少府韦贤为丞相。

冬,匈奴单于自将数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

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馀,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

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

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

其后汉出三千馀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滋欲鄉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是岁,颍川太守赵广汉为京兆尹。

颍川俗,豪杰相朋党。

广汉为缿筩,(受吏民投书,使相告讦,于是更相怨咎,奸党散落,盗贼不敢发。

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名,由是入为京兆尹。

广汉遇吏,殷勤甚备,事推功善,归之于下,行之发于至诚,吏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

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尽力与否;其或负者。

辄收捕之,无所逃;案之,罪立具,即时伏辜。

尤善为鉤距以得事情,闾里铢两之奸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

长老传以为自汉兴,治京兆者莫能及。

汉中宗孝宣皇帝 本始四年(辛亥 公元前70年)春,三月,乙卯,立霍光女为皇后,赦天下。

初,许后起微贱,登至尊日浅,从官车服甚节俭。

及霍后立,舆驾、侍从益盛,赏赐官属以千万计,与许后时县绝矣。

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同日地震,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馀人。

诏丞相、御史与列侯、中二千石傅问经学之士,有以应变,毋有所讳。

上素服,避正殿五日。

释夏侯胜、黄霸,以胜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刺史。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无威仪,或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

〕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

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

臣以为可传,故传耳。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建正言,无惩前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后迁太子太傅。

年九十卒,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

五月,凤皇集北海安丘、淳于。

广川王去坐杀其师及姬妾十馀人,或销铅锡灌口中,或支解,并毒药煮之,令糜尽,废徙上庸。

汉中宗孝宣皇帝 地节元年(壬子 公元前69年)春,正月,有星孛于西方。

楚王延寿以广陵王胥,武帝子,天下有变,必得立,阴附肋之,为其后母弟赵何齐取广陵王女为妻,因使何齐奉书遗广陵王曰:“愿长耳目,毋后人有天下!”

何齐父长年上书告之,事下有司考验,辞服。

冬,十一月,延寿自杀。

十二月,癸亥晦,日有食之。

是岁,于定国为廷尉。

定国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

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

汉中宗孝宣皇帝 地节二年(癸丑 公元前68年年)春,霍光病笃。

车驾自临问,上为之涕泣。

光上书谢恩,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去病祀。

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三月,庚午,光薨。

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中二千石治冢,赐梓宫、葬具皆如乘舆制度,谥曰宣成侯。

发三河卒穿复土,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奉守;下诏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

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国家新失大将军,宜显明功臣以填藩国,毋空大位,以塞争权。”

宜以车骑将军安世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以其子延寿为光禄勋。

夏,四月,戊申,以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凤皇集鲁,群鸟从之。

上思报大将军德,乃封光兄孙山为乐平侯,使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

魏相因昌成君许广汉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

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由冢宰。

今光死,子复为右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

,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

帝兴于闾阎,知民事之囏难。

霍光既薨,始亲政事,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

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敷奏其言,考试功能。

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

枢机周密,品式备备,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

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必然。

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

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以为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

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

是以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匈奴壶衍鞮单于死,弟左贤王立为虚闾权渠单于,以右大将女为大阏氏,而黜前单于所幸颛渠阏氏。

是时汉以匈奴不能为边寇,罢塞外诸城以休百姓。

单于闻之,喜,召贵人谋,欲与汉和亲。

左大且渠心害其事,曰:“前汉使来,兵随其后。”

今亦效汉发兵,先使使者入。

乃自请与呼卢訾王各将万骑,南旁塞猎,相逢俱入。

行未到,会三骑亡降汉,言匈奴欲为寇。

于是天子诏发边骑屯要害处,使大将军军监治众等四人将五千骑,分三队,出塞各数百里,捕得虏各数十人而还。

时匈奴亡其三骑,不敢入,即引去。

是岁,匈奴饥,人民、畜产死者什六七,又发两屯各万骑以备汉。

其秋,匈奴前所得西嗕居左地者,其君长以下数千人皆敺畜产行,与瓯脱战,所杀伤甚众,遂南降汉。

白话文版



跳转   22  23  24  25  2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主页   关于本站   免责声明   联系站主   投资记录   公众号